經過前幾年的盤整和市場推廣,如今云計算、云主機的普及度高了許多,身邊不少公司已經逐漸將IT系統部分或整體向云主機遷移。
下面我們討論一下,究竟我們真正需要的云服務器/云主機是什么樣的。
云主機的使用者大概分為幾個類別:
1、關注成本
在一定的規模邊際之下,云主機的平均成本,尤其是一次性成本更低,這是經濟因素。
2、關注便利性
開機、關機、重裝系統、調整配置和帶寬等操作消耗的時間縮減為分鐘級,這是效率因素。
3、關注功能
負載均衡、高防、存儲、CDN、VNC、數據庫、web搭建等一站實現,這是功能因素。
問題來了,運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?是“可靠”二字!
我們何曾為了成本、便利、功能寧愿犧牲掉最重要的可靠性?沒有可靠性,以上幾個考量點又有何意義?
看似簡單的道理,但很多運維人員并沒有對此做充分的評估。
【1】云計算技術并不是黑科技
我們整天在聽某些云廠商各種黑科技的“洗腦式宣傳”,什么I/O優化、什么高效云盤、什么分布式系統各種天花亂墜。
其實從云計算的整個發展歷程來看,如今的虛擬化技術遠沒有達到“先進”的狀態,無論是openstack、Xen還是KVM、vmvare,并沒有充分證據表明它們比高配的物理服務器要高明。
【2】資源可靠才是真的可靠
基于云計算的技術演進還遠沒到真正可靠的程度,并且各大云廠商的技術水平趨于接近。因此云主機的可靠性其實更多地反映在物理母機、帶寬、機房基礎設施、動力等傳統IDC(數據中心)資源基礎資源上。
事實證明,IDC資源的問題會嚴重影響云服務的品質,如騰訊云16、17年的多次故障、AWS澳洲機房的斷電、Ucloud 1月份北京機房網絡故障等都與基礎IDC資源有關。
事實上,有IDC行業背景的云服務商,在基礎資源的運營和管理上更具經驗和優勢,在基礎資源的可靠性上已經得到過市場驗證。
【3】簡單的更可靠
簡單統計過過去兩年云服務商的重大故障,起碼有一半跟與云主機Iaas層以上的應用或bug有關,如今年3月份阿里云負載均衡異常、今年2月份AWS對象存儲故障、16年5月阿里云RDS故障等。
基于上文提到的云計算技術不成熟的現狀,一個簡單結論就是,云主機的功能越復雜,越容易出現問題!
其實大部分用戶能夠用到的主要還是基礎的計算和存儲功能,那些負載均衡、RDS、對象存儲、CDN等坦白說在云主機普及之前就很成熟了,如今云計算技術遠沒達到比傳統部署更可靠的地步。
那么,在大部分使用場景下,我們為何不選擇架構更簡單,功能更純粹,更關注基礎資源可靠性的云服務
高防云主機,盛火數據高防服務器租用托管大帶寬,BGP高防云主機 ,BGP服務器
高防服務器租用 BGP線路 www.veayoleta.com